Advertisements
“寧受窮,莫娶生妻”,“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兩句話都是古人說的俗語,寡婦大家都知道是死了配偶的女人,那麼“生妻”是什麼樣的女人,為何古人會如此說?
其實“生妻”一詞代表了古代封建社會保守思想中對女性的歧視,是封建社會強加在某些女性身上的歧視,下面就來說一說古代“生妻”的意思。
Sponsored Links:
最早出現“生妻”這個稱謂是出自西漢李陵寫的《答蘇武書》中,在這篇李陵回覆給蘇武的書信中寫道: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
李陵在寫這封書信的背景在蘇武勸他歸漢時,李陵是西漢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家世代都是抵禦匈奴的戍邊名將,在浚稽山之戰中,李陵由於孤軍深入,在匈奴的聚居地遭到了且鞮侯單于主力部隊包圍,最後李陵被打得全軍覆沒,走投無路之下他只得向匈奴投降。
而李陵最初的本意是假意投降伺機逃歸漢朝,李陵曾多次暗中派人想與漢朝聯絡,交代匈奴軍事實力的虛實,結果由於消息不通,漢武帝誤以為李陵叛國,於是漢武帝將李陵全家滿門誅殺。
李陵在得知長安的家人被誅殺的消息後,他徹底對漢朝失望透頂,因此本來假意投降變成了真降,李陵多次幫助匈奴出謀劃策進行軍事謀劃,因此深受且鞮侯單于器重,還被且鞮侯單于招為女婿,娶了匈奴公主為妻。
再後來蘇武出使匈奴,遭到了且鞮侯單于扣押,且鞮侯單于想迫使蘇武投降,但是蘇武寧死不降,於是被囚禁起來。且鞮侯單于又派李陵去勸說蘇武投降,李陵在勸降蘇武期間,二人互相結識互相了解,蘇武十分憐憫同情李陵的遭遇,李陵則十分欽佩蘇武的氣節,二人由此結為知己好友。
蘇武最終也返回了長安,李陵則向蘇武訴說了他這些年來的遭遇,並且寫信給漢武帝辯解,信中提到他在匈奴的生活很艱難,說道: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
在李陵的信中,生妻的意思是李陵在與匈奴和談時,且鞮侯單于提出要求李陵與自己共同分享“生妻”,但李陵極為反感,拒絕與且鞮侯單于共享妻子,於是且鞮侯單于把李陵的妻子逐出帳篷,從而產生了“生妻去帷”的典故,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形容李陵的妻子被驅逐,失去了妻子的描述。其實“生妻”的意思並不是“活妻”的意思,而是指的李陵的妻子被驅逐出帳篷。這就是“生妻”這一詞語的由來。
在這封書信中李陵向蘇武表示漢朝太讓人失望了,並且李陵指出蘇武被匈奴扣押十九年,得到的結果居然是老母去世,妻子改嫁,即「老母終堂,生妻去帷」這句話,李陵的意思就是告訴蘇武,漢朝虧欠他們倆太多了,他對漢朝失望透頂,不會再回去了。
所以在這個典故中就能看出來,李陵稱蘇武的妻子為「生妻」,因此「生妻」的意思就是指有丈夫的女人改嫁了。
那麼在古代什麼樣的女人能在有丈夫的前提下改嫁,其實無非就兩種,一種是像蘇武妻子這樣,丈夫下落不明,婆家還沒人了,被迫改嫁。另一種就是被丈夫休棄的女人,因此用現代的話來說,「生妻」就是指離婚的女人。
在古代如果是像蘇武妻子那樣丈夫下落不明改嫁了還好一些,如果是被丈夫休棄了,那女人想再婚可就很難了。
在現代人眼裡女性離婚沒有太大關係,畢竟現代的離婚率也比較高,但是在古代女性被丈夫休棄離婚,那意味著她日後的日子會很難過,很難再婚的。
在古代其實對於嫡妻是有保護法案的,丈夫想休妻也必須由官府裁決,通常情況下官府一般不會輕易允許判決丈夫休妻的,從漢朝以後歷朝歷代的官府都秉承著只有妻子在觸犯七出之條時,才會判定丈夫可以休妻。
古代的七出之條是指:不順父母,為其逆德也;無子,為其絕世也;淫,為其亂族也;妒,為其亂家也;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也;口多言,為其離親也;竊盜,為其反義也。
這七條用現代話說就是不孝順公婆、不能生育、婚內出軌、泼辣凶悍擾亂家庭和睦、患重病不能行動、碎嘴子傳閒話離間親友關係、盜竊財產德行有虧,在古代通常只有女性觸犯了這七條裡面的任意一條,官府才會判定丈夫可以休妻。
除了這七出之條外,官府還規定了三種情況是保護女性,不許男人休妻的,三種情況分別是操持過公婆喪禮、曾與男人在貧苦之時共患難、娘家再沒有親屬,只要女人符合這三種情況之一,那即便犯了七出之條,官府也不會讓男人休妻。
因此在古代男人也不是想休妻就能休的,所以古代官府對於婚姻保護還是很嚴格的,在這種情況下,女人還能被男人休棄,那就說明了女人觸犯了七出之條,而且還沒出現三種婚姻保護情況,要知道仔細看看七出之條,就會發現除了不能生育之外,剩下六條基本都是意味著人品有很大問題。
所以這也就使得在古人心目中就認定了被丈夫休棄的女人那就是人品有問題的,否則丈夫不可能輕易休妻成功,官府的律法都會保護妻子的合法權益,因此被休棄的女人就代表著人品有很大問題。
在古代被休棄的女人就意味著別的男人不敢要,原配丈夫都不敢要,那別的男人誰還敢要啊,而寡婦則不同,畢竟寡婦屬於喪偶,這與自身品行沒有關係,最多就是迷信的人怕寡婦克夫,所以古人就有了“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的俗語。
Sponsored Links:
但實際上這些都是古代人對離婚女性的歧視,其實很多“生妻”都是被找茬硬套上七出之條所休棄的。
比如西晉的開國功臣賈充就是生搬硬套七出之條休棄了結髮妻子李婉,賈充的妻子李婉是三國時期魏國中書令李豐之女,是魏晉時期著名的才女,有才華,品行好,婚後也溫柔賢惠,還為賈充生育了兩個女兒,是典型的賢妻良母。
但是由於在魏國後期司馬昭專權大有篡位的趨勢,而李婉的父親李豐是忠於魏國政權的,因此李豐對司馬昭專權很不滿,聯合其他忠於魏國的大臣準備密謀誅殺司馬昭,結果事情敗露,李豐被誅滅三族。
由於賈充依附司馬昭,且還是司馬昭的心腹之人,因此司馬昭看在賈充的面子上赦免了他的妻子李婉死罪,而賈充則擔心受岳父連累,因此主動站出來以兇悍嫉妒為名休棄了李婉,並與李家劃清界限,就這樣李婉雖被赦免死罪,卻被判處發配樂浪郡(現今朝鮮平壤附近)。
休棄結髮妻子李婉之後,賈充又娶了第二任妻子郭槐,不久之後,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繼位並篡奪了魏國皇位建立了晉朝,在晉朝建立之後司馬炎大赦天下,李婉就這樣被赦免回來。
司馬炎向來知道李婉有才華還溫柔賢惠,而且還為賈充生育了兩個女兒,因此他不忍心李婉孤苦無依,他特意下旨允許賈充兩名嫡妻並立,稱左右夫人,想讓賈充與李婉復婚。
不過賈充的第二任妻子郭槐善於嫉妒,賈充還十分懼內,郭槐不許賈充和李婉復婚,因此賈充以古之禮法沒有兩嫡妻並立的說法為由拒絕了司馬炎的成人之美。不過賈充始終對前妻李婉懷有愧疚之情,他特意出巨資給李婉在都城洛陽買了一套豪宅,但他自己從不敢登門,只讓李婉生的兩個女兒常去探望。
所以就看李婉就屬於她的家族觸怒了掌權者,丈夫賈充害怕受連累,為了保全自身的前途,生搬硬套七出之條把她休棄了,李婉後來由於淪為“生妻”,一生都沒能再婚,最終孤苦無依去世。
除了像李婉這樣被丈夫硬行休棄之外,還要被婆婆刁難而慘遭休棄,比如南宋大詩人陸游的原配妻子唐琬。
唐琬是南宋時期比較有名的才女,能寫詩詞,很有才華,16歲時嫁給了19歲的大才子陸游,兩人的婚姻絕對算是才子佳人,兩人婚後恩愛和睦,經常互寫詩詞,在外人看來二人絕對是情投意合的絕配。
可是陸游的母親唐氏卻對兒媳唐琬很不滿意,原來唐氏希望陸游婚後能把精力放在學業上考取進士,可陸游整日與唐琬遊山玩水寫詩詞,這讓唐氏很不滿,她認為唐琬耽誤了陸游的學業。為此她多次訓斥唐琬不要耽誤陸游學習,又勸說陸游把心思都放在學業上。
但是陸游與唐琬感情太深,二人幾乎形影不離,因此唐氏越發認為唐琬耽誤了陸游,對她也越來越不滿。後來唐氏又聽了算命的話,認為唐琬克夫,本身唐氏就對唐琬耽誤陸游學業不滿,再加上她還克夫,於是乎唐氏就炸鍋了,逼著陸游休棄唐琬。
最初陸游當然不同意,但是架不住唐氏一哭二鬧三上吊,孝順的陸游怕母親真出現意外,因此他只得被迫同意休妻,於是唐氏就給唐琬安了七出之條中的不能生育之名,讓陸游休棄了唐琬。
陸游休棄唐琬之後,唐氏還怕他們倆舊情復燃,她趕緊給兒子陸游又說了一門親事,讓陸游娶了王氏為妻,並催促陸游盡快生孩子,就這樣陸游與王氏婚後不久就生育了長子陸子虞。
陸家以不能生育為名休棄了唐琬,使得她不能生育的名聲傳播出來,尤其是陸游再婚後很快生育了兒子,這讓唐家對陸家很不滿,因此唐家也托人四處給唐琬繼續說媒。
其實唐琬這種「生妻」還算是比較好的,要知道不能生育是七出之條中唯一不涉及人品有問題的,因此她這種「生妻」還比較能讓人接受,所以她再婚的過程也很順利,她二婚嫁給了宋朝皇室宗親永嘉郡王趙士程。
趙士程比唐琬大了十多歲,當時趙士程屬於喪偶狀態,他已經生育過子女,所以對於唐琬不能生育的事沒有挑剔,他十分欣賞唐琬的才華,加之他也聽聞過陸游拋棄唐琬的事,對唐琬是既同情又憐憫,因此他才不顧世俗偏見,堅持娶了唐琬這個「生妻」為妻。
而唐琬再婚後非常幸福,趙士程十分疼愛她,除了她之外沒有再納妾,而且兩人很快生育了一子一女,也打破了外界對她不能生育的傳聞。後來她所生的兒子趙不熄被過繼成為濮王,在南宋時期身份地位非常顯赫。
趙士程對於唐琬的過去十分包容,後來兩人在紹興沈園遊玩時還巧遇陸游,這是二人各自再婚之後第一次相見,兩人都很感慨,趙士程不僅沒有吃醋,反而還特意讓唐琬過去與陸游敘舊。
就這樣在趙士程的同意下,唐琬敬了陸游一杯酒,而兩人的愛情也隨著飲下這杯酒畫上了句號,事後陸游感慨萬千,為此特意在沈園牆壁上寫下了《釵頭鳳》一詞。
Sponsored Links:
在歷史上像唐琬這種「生妻」的結局還是比較少見的,唐琬算是非常幸運的,古代很多「生妻」被休棄之後大多很難再婚,結局都是像李婉那樣後半生孤苦無依。
綜合來看,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中的生妻,其實有很多種解釋,不過比較符合俗語的解釋,其實是指被休妻的女子。在古人看來,一個女子被夫家休妻,一般是在德行或者家庭內務上出現了問題,所以大家不願意冒險去娶這種女子,相較而言,古人認為寡婦更加能夠接受。